新能源优质资产运营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光伏·储能·能源管理·碳资产管理
在新能源工程的设计、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。
单体超1亿元项目建设运营:广西桂林、新疆昌吉、山西太原/晋城/陕西榆林、湖南益阳等。
拓展海外: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印尼青山工业园内德信钢铁厂66MW光伏项目。
投建和运营60多个光伏项目:范围覆盖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、河北、辽宁、新疆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10余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超30个市县(区),累计装机容量逾1GW,涉及BIPV、农光互补、渔光互补、工商业分布式、地面集中式、公共设施、户用等丰富的应用场景。
储能领域:湖南长沙、衡阳、重庆等地用户侧储能项目。
拓展智能微电网项目:浙江省杭州市。
STRATEGIC POSITIONING
战略定位
与地方政府、产业园区、头部企业合作共赢
持续深耕双碳领域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以产业服务为导向,打通从开发投资、工程建设到资产运营的业务闭环,加快在光伏发电、储能电站、碳资产等方面的布局,践行“新能源优质资产运营商,减污降碳技术创新者”的战略定位。
公司已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上市公司、民营头部企业等优质客户和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,可以为地方政府、工业园区和企业提供双碳咨询、投资、建设、运营、碳资产管理的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。
NEW ENERGY INDUSTRY CHAIN
新能源产业链
新能源产业链双碳咨询
构建以碳资产为核心的业务生态圈,提供“咨询+”一站式业务包。
签订多个工业/商超/酒店等企业双碳方案、政府和园区双碳规划、碳核算、产品碳足迹、碳普惠、规划碳评、林业碳汇可研、节能减排评估等咨询项目,开展了多能互补技术耦合应用示范项目。参编《能源企业ESG评价标准》、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》等标准。
研究机构-双碳研究院 专业性公司-永之清碳
·湖南首个企业双碳研究院 ·技术团队:双碳领域专家领衔
·开展双碳转型的政策和市场研究 ·顾问团队:杨志峰院士、陈国鹰教授
·制定双碳转型的战略发展规划 ·提供碳交易、投建运营服务,为开拓双碳领域项目提供支撑
·开展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研发
·为政府提供双碳发展建议
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电站投资建设运营
永清环保持续跟踪新能源发电技术,通过技术、产业链、政策等不同视角,全面解析产业趋势和开拓新能源业务,承接新能源(光伏、储能、光热)及储能电站设计、投资、工程建设、系统集成等整体解决方案。
光伏发电
覆盖分布式光伏发电、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、农光互补场景
新能源产业链风力电站投资建设运营
永清环保正全力打造风能新能源产业生态,以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创造牵引需求,推动新能源技术高端化、产业生态化、应用场景化,探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和实现路径,形成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,坚持“低碳、低价、低耗能”,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早日实现。
风力发电
覆盖集中式风电、分散式风电场景

新能源产业链用户侧储能电站开发
以用户侧工商业储能为主,帮助用户获取削峰填谷、需量电费管理收益,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其需求侧响应、电能质量改善、应急备用和无功补偿等附加价值,永清环保可基于用户负荷特性,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用户侧储能整体解决方案。
电化学储能
以电化学储能的方式,为发电侧提供存储及输出管理,保障电网稳定运行,减少弃风弃光,并为输配电侧提供智慧的负荷管理,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及时调峰调频,同时提供峰谷套利模式和电源质量管理。
新能源产业链光储充一体化
“光储充”一体化,引入光伏绿电,智能分布式储能、充电桩以及EMS能量管理系统,形成“源、网、荷、储”协调运行的微网系统,通过能量的优化调度和分配,在用电高峰,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给电网供电;逢用电低谷,则给自身或电动汽车充电,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,同时可利用光伏发电、自发自用,成为对电网的有益补充,建设对电网的用电冲击。
应用场景
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、各类停车场、工业园区等,既提高了建筑利用率,也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、不稳定及消纳问题,让电动车充电更环保,余电上网还能增加经济效益,可谓一举多得。
新能源产业链智慧微电网项目投资
新能源数字化运营运维管控平台
平台采用云服务架构,在站端增加数据采集设备,能够将光伏、储能、风电、充电桩等新能源场站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接入平台,进行集约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的管控,降低运维成本、提高运营收入、提升管理水平。
数字能源管理系统- 提高能效、降低能耗
数字能源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SCADA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及AI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化能源管理软件,在用电侧帮助企业实现能源数字化管理,使能源管理可视化、可控化,最大化提升企业能源使用效率,为企业双重赋能。

集约化管控- 降低运维成本
实现分散式综合能源电站的统一平台管控,并且通过云平台可视化实时监测,提升管理效率和运维人员作业半径,降低运维成本。
智能化策略- 提高运营收入
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控制策略,结合各地虚拟电厂业务发展,可实现上一级管控平台接入,根据市场电价或需求侧响应政策灵活调整,提升电站运营收益。
数智化服务- 提升管理水平
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和数字化手段,实现设备由“防御性维护”转向“预测性维护”;以及电站资产的线上盘点、全寿命周期管理等业务。